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腕带资讯 > 详情

产科病房腕带与床头卡使用的对比研究

更新时间:2015-10-29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在产科病房同时使用腕带与床头卡两种识别标志,了解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意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别对住院孕妇、产科护士、助产士及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91%住院孕妇选择腕带作为识别标志,100%的产科护士、助产士及手术室护士选择腕带作为识别标志。[结论]使用腕带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床头卡,腕带的使用在产科病房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产科病人;腕带;床头卡;护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过程的每一细节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产科病房的护理中,传统的床头卡给病人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为此,我科从20087月起同时使用腕带与床头卡两种识别标志,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意愿。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100例普通产科病房的住院病人,30名产科病房护士、助产士及手术室护士。

  1.2  方法

  1.2.1  腕带使用方法 

  根据孕产妇的特点选择与人体皮肤契合较好的橡胶材质、长25 cm、宽2 cm的一次性腕带,上面标有科室、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诊断,作为入院时的识别标志,统一佩戴在病人的右手腕上,松紧适宜。

  1.2.2  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以是否方便、牢固、保护隐私三方面作为调查信息,让病人和医务人员最终选择使用哪种识别标志。问卷填写:经过培训的调查者与住院孕产妇或医务人员采取面对面的形式,给5 min的时间选择,不理解时由调查者解释,问卷填写完毕,调查者查看填写的完整性。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100例病人中佩戴腕带91例、床头卡9例;医务人员30人均佩戴腕带。结果显示:选择腕带作为识别标志的人明显多于使用床头卡的人员。

  3  讨论

  3.1  保护病人的隐私 

  因产科病人往往涉及病人隐私,传统的床头卡挂于病人的床头、床尾或病房门口,病人的家属及探视人员易发现病人疾病,有的病人极不愿意亲戚朋友知道,临床上往往出现床头卡“丢失”现象,其实是病人自己收起来了,又不好意思说。而腕带统一戴在右手腕上,是否告诉家属疾病,完全由病人本人说了算,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病人的隐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  便于核对,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识别腕带统一戴在右手腕上,对于手术病人、昏迷病人、特殊检查或特殊疾病的病人,因手腕上有特殊的识别标志,医生、护士、助产士、麻醉师核对时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3.3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将有利于病人对护理资源的有效利用[1]。当病人多次隐藏床头卡而护士又多次补充时,病人会非常担心护士将自己的住院情况透露给她认识的人,这样护患之间形成了戒备心理,病人不愿对护士吐露自己的心声,会给心理护理带来很大的障碍。

  3.4  杜绝了识别标志缺如现象,加强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2]。因床头卡固定不牢或是插卡的设备损坏,导致床头卡丢失,识别标志缺如,核对不便,给治疗护理带来麻烦,甚至出现严重的差错、事故。而腕带使用简单,功能实用,牢固可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能核对清楚,一目了然。

  3.5  提高了护士识别风险的能力及防范能力 

  识别风险意识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发生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3]。腕带可根据不同的颜色区分特殊病人,如病情危重、易于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予红色腕带,须高度注意;须特别关注的病人予黄色腕带,提高警惕;一般病人予蓝色腕带,比较温馨。护士在治疗、护理时“查言观色”,及时识别主要的风险,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3.6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产科病人周转快,倒床的几率大,传统的床头卡作为识别标志,每次换床位护士必须调换床头卡,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当护士忙乱时极易忘记,造成核对困难等情况。而腕带是在病人入院时就戴在病人的右手腕上,出院时拆掉,住院期间,无论病人到哪里,作为识别标志的腕带始终戴在病人的右手腕上,不必调换,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在产科病房使用腕带作为孕产妇识别标志既可以得到产妇的认可,又便于护士核对、保护病人隐私、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产科均以床头卡作为识别标志,本次调查就传统的床头卡做了一个小小的改革,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供护理管理者参考。此外,在“人性化、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方面,也为护理人员探索社会现象与临床护理关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