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详情

洗白路漫漫 葛兰素史克停止向专家付费

更新时间:2016-01-14    浏览次数:
过去几年,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可谓声名狼藉。2012年,因被指控贿赂医生将其药物用于非法用途,GSK被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罚款30亿美元。2014年,GSK因贿赂中国医生开自己的药,被罚款4.88亿美元。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报道称,GSK为了洗白形象将停止给医生塞红包。乍听起来,这么做还挺高尚的。毕竟,很多人都认为"好药不怕巷子深",推销手段只是为了卖那些没什么名气的新药。

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般情况下,新药发行之后,其公司便开始采取各种方式让公众了解其功能。同时公司还会寻找该行业的专家与有可能会使用这些药的医生讨论,主要围绕新药的价值、相比于现有药物或治疗的优势、怎样处方最好,当然还有新药的副作用。任何公司,不管大小,都会努力寻找在这一领域有名望的专家为其与医生沟通。如果一家公司有幸找到了这样一位专家,专家的所有花费都可以报销,不仅如此,对其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还有重金酬谢。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正因为这些专家是付费的,所以很多人就会认为这些专家不过是万恶的药企雇来的骗子。GSK就是想通过永久放弃使用这些付费专家来洗白自己的形象。但是取而代之的是GSK自己的员工。他们计划雇人来行使这一功能,这样以来就是自己的员工兜售自己的药品,更透明。

GSK以为这样做就堂堂正正了。GSK一位高层称,迟早有一天使用付费的外部专家这一做法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就像人们不敢相信在飞机上可以吸烟一样。"到时候人们会问,'我们以前真的这么做过?'"

其实,雇专家来帮忙卖药也不全是负面作用,这么做不仅对药企有利,对患者和医生也同样有利。一位专家在用自己的经验探讨一个新药时,搭上的还有自己的名声,这是多么有力的证明。这也是很多药企都抢着找专家的原因。如果一位专家可以认同一份支持新药的临床数据,开药的医生以及可以从此药获益的患者来说都是一份保障。

但是既然这些专家是要付费的,而且费用保密,那怎么相信他们呢?他们真的可以从公众利益出发吗?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应该都不会无偿提供这种服务。现在,《平价医疗法案》规定,一旦医生从药企那里得到的费用超过10美元都要公布。这样一来,人们才可以知道这些专家到底收了药企多少钱。

另外,GSK的新政策到底能带来什么实际价值?如果由GSK雇佣医生向其他医生讲解GSK的新药,他/她会比外部专家更有说服力吗?毫无疑问,GSK的医生对工作效率和药品销售会更上心。而新药的销售情况跟外部专家关系并不大,很难相信GSK员工会比外部专家更可信。

生物制药公司的名声确实需要改进。GSK面临这样的挑战,并且相信他们转变政策是正确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恐怕也没办法完全了解药品的全部真实信息。

希望,这一行业的其他公司也可以跟随GSK的步伐,积极寻找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