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详情

病人佩戴腕带对医院医疗护理的作用

更新时间:2016-02-29    浏览次数:
病人的身份识别是整个医疗活动的基础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之中,把病人与医院的治疗护理活动结合起来,是中国医院协会病人安全目标之首。老年病人存在生理能力下降、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听力及理解能力减弱等因素,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身份,出现应对错误,是查对出现差错的高危人群。手腕带作为病人识别的一种,有着病人“第三代身份证”的称号。尤其是现在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打印型手腕带,上面的二维码与PDA直接挂勾,一个小小的二维码里隐藏着病人的所有医疗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手腕带的识别作为病人身份识别的一项指标,但往往因病人的依从性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将其中一家福天打印识别带使用医院的实施情况说明一下:
1、    对象
收集其中一个科室佩戴手腕带的病人500例,其中男300例,女200例;年龄在17-85岁之间,病人均意识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文盲160例,小学130例,高中100例,大专110例。
2、    护理
2.1、手腕带的选择  手腕带属于一次性用品,是由纳米硅材料制作而成,柔软舒适,病人愿意佩戴;抗菌抗过敏,不会引起病人皮肤过敏;表面热敏成形,无需安装多余的碳带,特别适合干净的医疗环境又保护了病人隐私的泄露;防水防酒精,防乙醚擦拭褪色;腕带有防脱落的一次性锁扣。
2.2、打印与佩戴  凡新入院病人,持医生开具的住院卡办理完入院收费后,由入院登记处当班护士根据病人住院卡上入院号与系统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等,打印相对应的手腕带,并告知其应用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核对无误后避开伤口、皮疹等部位佩戴于病人的左手手腕处。进行24小时贴身标识,松紧适宜,可容纳一小指为宜,防止脱落或影响血液循环,出院时由护士剪断。
2.3、规范科室护士操作行为  转变护士传统的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纳入病人身份确认的常规工作,制定护理查对流程,查对病人身份时需做到“三必须”:一必须以“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的方式询问病人,以得到病人或家属的回答;二必须扫描手腕带上的条码,与手持PDA系统核对手腕带上的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三必须是再次确认病人身份“你是叫XX吗?”通过这些向病人传递一个信息:手腕带对保证医疗安全很重要,让病人自己感觉手腕带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
2.4、加强对病人手腕带佩戴的监管  针对手腕带佩戴依从性不高的问题,科室首先从管理入手,加强监督、检查。把握3个重点时段。入院当天,接收新病人时健康教育要到位,及时佩戴手腕带;第2天,第3天强化病人佩戴手腕带的意识,提高依从性;出院时了解病人的感受,及时反馈改进,确保病人标识系统良好运转。
3、    结果
通过对500例佩戴手腕带病人的护理干预,病人及家属依从性良好,在护理操作发药、抽血、静脉输液、输血、检查等各项工作中均无发生查对差错事件,且出院时调查统计满意度高。
4、    体会
4.1、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传统的方法是依据床头卡、直呼病人姓名或自行查看手腕带核对,若床头卡片被恶意或无意调换或病人护士疏忽,就有可能出现因错误识别而导致的差错事故,通过“三必须”和有效的沟通查对病人手腕带上的信息,更好的实行了双人查对,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护理干预正是用一种沟通的方式强化了手腕带佩戴在病人心目中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
4.2、体现人性化管理  传统的查对方法是护士直呼病人名字和床号以及核对床头卡、自行核对手腕带上的信息来确认病人的身份,由此病人及家属会以护士不礼貌、没素质而投诉护士,从而引发护患纠纷。护士在病人佩戴手腕带的过程中与病患或家属主动沟通,使病人家属备受重视,拉近了病人家属与护士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度,提高了病人对医疗护理行为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总之,手腕带在医院住院病人中的应用使用是一项合理可行的改革措施,该举措对病人安全、提升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防止病人身份错误识别的理想方法。